填包料在降低氯離子對鎂合金犧牲陽極的腐蝕過程中,主要通過物理隔離、化學緩沖、電化學調控三重機制發(fā)揮作用,具體原理及作用方式如下:
一、填包料的物理隔離與稀釋作用形成低氯離子濃度屏障
1.填包料(如膨潤土、石膏、硫酸鈉)的多孔結構可吸附介質中的氯離子(Cl?),通過離子交換作用將 Cl?固定在填包料內部,減少其直接接觸陽極表面的機會。例如,膨潤土的蒙脫石層間可吸附 Cl?,使陽極周圍 Cl?濃度降低 50% 以上。
2.填包料的保水性(吸水后形成凝膠狀)能稀釋土壤或水中的氯離子濃度,通過擴散屏障效應延緩 Cl?向陽極表面的遷移速率。
阻隔氯離子滲透路徑
1.填包料緊密包裹陽極,形成均勻的物理保護層,避免陽極與含 Cl?介質(如海水、鹽漬土)直接接觸。例如,在濱海地區(qū)使用時,填包料可將陽極周圍的 Cl?濃度從海水的 19000mg/L 降至 1000mg/L 以下。
二、化學緩沖與離子競爭機制陰離子置換與沉淀反應
1.填包料中的硫酸鹽(如 CaSO?、Na?SO?)溶解后釋放 SO?2?,與 Cl?形成離子競爭:SO?2?因電荷更高、半徑更大,優(yōu)先吸附在陽極表面,占據(jù) Cl?的吸附位點,減少 Cl?對氧化膜的破壞。
2.若填包料含少量碳酸鈣(CaCO?),可與 Cl?反應生成微溶性的 CaCl?,降低游離 Cl?濃度,同時 Ca2?可促進陽極表面形成碳酸鈣保護膜,增強耐蝕性。
pH 值緩沖與氧化膜穩(wěn)定
1.鎂合金陽極腐蝕時釋放 Mg2?,與填包料中的 OH?(來自水或添加劑)反應生成 Mg (OH)?沉淀,形成堿性環(huán)境(pH 9-11)。高 pH 值可抑制 Cl?的腐蝕活性(Cl?在堿性條件下對氧化膜的穿透能力下降),同時 Mg (OH)?沉淀膜能阻隔 Cl?與金屬基體接觸。
三、電化學調控與電流均勻化降低局部電流密度
1.填包料的低電阻率(通常<5Ω?m)可使陽極表面電流分布更均勻,避免因 Cl?局部富集導致的 “點蝕” 或 “局部加速腐蝕”。例如,在含 Cl?的土壤中,未使用填包料的陽極可能因局部電流密度過高(>10mA/cm2)而出現(xiàn)坑蝕,壽命縮短 40%,而填包料可將電流密度控制在 5mA/cm2 以下。
抑制微電池效應
1.氯離子會加劇鎂合金中雜質(如 Fe、Ni)形成的微電池腐蝕,而填包料通過均勻化電解質環(huán)境,降低微電池的電位差,減少自腐蝕損耗。例如,填包料中的 Mn2?(來自合金元素或添加劑)可在陽極表面形成 Mn (OH)?保護層,抑制微電池反應。
四、典型填包料配方與應用場景填包料成分
占比
抗 Cl?腐蝕的關鍵作用
適用場景
膨潤土
50-60%
吸附 Cl?、保水形成物理屏障,延緩離子遷移
鹽漬土、濱海地區(qū)
硫酸鈣(CaSO?)
20-30%
釋放 SO?2?競爭 Cl?吸附位點,降低局部電流密度
中等 Cl?濃度的土壤
硫酸鈉(Na?SO?)
10-20%
增強導電性,均勻電流分布,抑制點蝕
高 Cl?濃度(如海水灘涂)
碳酸鈣(CaCO?)
5-10%
緩沖 pH 值,促進形成 Ca/Mg 復合保護膜
酸性或高 Cl?混合介質
五、填包料失效的常見原因與預防·失效風險:
i.填包料長期浸泡在高 Cl?溶液中,吸附位點飽和后 Cl?穿透屏障;
ii.干燥環(huán)境中填包料失水開裂,導致 Cl?直接接觸陽極。
·預防措施:
·高 Cl?環(huán)境(如海水)使用雙層填包料(內層膨潤土 + 外層耐鹽纖維);
·定期向填包料區(qū)域補水,維持其保水狀態(tài),確保離子交換與緩沖功能持續(xù)有效。
總結填包料通過 “物理阻隔 + 化學緩沖 + 電化學調控” 的協(xié)同作用,可將氯離子對鎂合金陽極的腐蝕速率降低 60%-80%。其核心在于通過材料配方設計,在陽極表面構建一個低 Cl?、高 pH、電流均勻的微環(huán)境,從而顯著延長陽極使用壽命。實際應用中,需根據(jù)介質中 Cl?濃度(如海水>10000mg/L、鹽漬土 1000-5000mg/L)選擇適配的填包料配比,以實現(xiàn)抗腐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