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業(yè)舞臺燈的配備過程中,了解舞臺燈具的常用光位顯得尤為關鍵。這一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到燈具的選用和整體配備的合理性。
面光:從觀眾頂部正面向舞臺投射的光,主要作用是照亮人物正面和為整個舞臺鋪染底色。
耳光:位于臺口兩側,以斜向方式投射到舞臺上的光,分為多層,旨在輔助面光,增強臉部照明,進一步突出人物和場景的立體感。
柱光(側光):從臺口內兩側投射的光,用于照亮人物和場景的兩側,增加立體感和整體感。
頂光:從舞臺上方垂直投射到舞臺上的光,分為多排,主要用于提供舞臺的一般照明,增加舞臺亮度,同時也可以定點照耀某些現(xiàn)象和道具。
逆光:從舞臺的逆方向投射的光,如頂光或橋光方向,能夠勾勒出人物和場景的輪廓,增強立體感和透明感,同時也可以作為特定的藝術效果光源。
橋光:在舞臺兩側的天橋位置投射到舞臺上的光,旨在輔助柱光,增強立體感,同時也可以用于其他不便投射的光位,或者作為特定的藝術效果光源。
腳光:從臺口前的臺板上向舞臺投射的光,主要輔助面光照明,消除因高位照明而產(chǎn)生的人物臉部和下頜部的陰影。
天地排光:從天幕上方和下方分別投向天幕的光,主要用于天幕的照明和色彩變換。
活動光:位于舞臺兩側的活動燈架上,主要輔助橋光,補充舞臺兩側的光線,或者用于其他特定的光線需求。
追光:根據(jù)需要從觀眾席或其他位置投射的光,主要用于跟蹤演員的表演或突出某個特定的光線效果,也可以用于主持人,是舞臺藝術中的特寫之光,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接下來,我們將探討各種常用燈具的特點和使用場景。
聚光燈:在舞臺照明中應用廣泛,其光線會聚,光斑輪廓清晰,能突出特定區(qū)域,也可用于擴大光斑照明大面積。常用于面光、耳光、側光等位置。
柔光燈:提供柔軟均勻的光線,既能突出某一區(qū)域,又無生硬的光斑,適合近距離照明,如柱光、活動光等位置。
回光燈:反射式燈具,特點在于光質硬、照度高、射程遠,經(jīng)濟,常用于需要高亮度的場景。
散光燈:光線漫散均勻,投射面積大,分為天排散光和地排散光,主要用于天幕照明或劇場舞臺的一般照明。
外型燈:結合了追光燈和聚光燈的原理,專為人物和景象的外型投射設計,突出特定對象。
腳光燈(條燈):光線柔軟,覆蓋面積廣,常用于中景、網(wǎng)景的布光和布色,也可輔助面光照明。
光柱燈(筒燈):廣泛應用于人物和景象的各方照明,可直接置于舞臺上,形成燈陣,既作裝修又作照明。
投景幻燈及天幕效果燈:能在天幕上投影出整體畫面和各種,如風、雨、雷、電等自然現(xiàn)象。
電腦燈:智能燈具,通過DMX512等信號控制,光色、光斑和照度均優(yōu)于常規(guī)燈具,常用于面光、頂光等位置,可編程控制色、形、圖等效果。
追光燈:亮度高,使用透鏡成像,可產(chǎn)生明亮的光斑,通過調節(jié)焦距可改變光斑虛實。有多種型號和功能選擇,如機械追光燈和電腦追光燈。
此外,還有換色器等設備簡化了舞臺燈具的數(shù)量,減輕了燈光工作者的勞動強度,節(jié)省了資金投入,成為現(xiàn)代舞臺不可或缺的裝備。
舞臺機械換色器:這種換色器設計簡潔,價格適中,曾在20世紀80-90年代中期占據(jù)主流市場,但目前已逐漸被淘汰。
舞臺電腦換色器:近年來新興的換色器技術,它采用國際標準的DMX-512信號輸出,既可以通過專用控制器進行操控,也可以與電腦調光臺相連結使用。其多模式、高精度、大容量以及遠程控制等特點,使其成為當前市場上主流的換色器產(chǎn)品。
燈光——控制系統(tǒng)
在當前的燈光控制系統(tǒng)中,調光器占據(jù)核心地位。調光器主要分為模擬調光器和數(shù)字調光器兩大類。
模擬調光器:采用模擬調光技術,輸出信號為0-10v一對一輸出。這類調光器電路設計簡單,控制路數(shù)較少,調光曲線不夠精細,但市場價格親民,易于掌握,曾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占據(jù)主流地位。常見的模擬調光器有3路、6路、9路、12路、18路、24路、60路、120路等,每路功率多為8KW,也有2KW、4KW等規(guī)格。小路數(shù)調光器通常為一體機設計,而大路數(shù)則采用分體機結構。
數(shù)字調光器:運用音片機技術,支持DM512數(shù)字信號。數(shù)字調光臺功能強大,包括調光、備份、編組以及精細的調光曲線等,且價格合理。在了解燈位、燈具特性以及控制系統(tǒng)后,可以根據(jù)不同需求和舞臺規(guī)模進行選擇和使用。
劇場——舞臺燈光配置
劇場內的舞臺形式多樣,包括常規(guī)的鏡框式舞臺,以及伸出式、島式和黑盒子等不同布局。這些不同的舞臺方式對燈具配置有著不同的需求。例如,鏡框式舞臺在傳統(tǒng)歌劇或芭蕾舞劇中經(jīng)常使用,因此燈具配置需滿足這些劇目的特定需求。而對于大型歌舞或雜技等特殊節(jié)目,燈光配置則需更加靈活多樣,以滿足節(jié)目的特殊效果需求。
在配置燈具之前,必須先明確舞臺將上演何種劇目,以便有針對性地選擇和配置適合的燈具。同時,也需要了解各種燈具的特性和用途,以便在配置時做出合適的選擇。
聚光燈:聚光燈是舞臺上的重要燈具,其特點是光斑大小可調,光線集中。通過平凸聚光鏡,聚光燈能夠產(chǎn)生明亮而集中的光束,適合需要強烈光源的場景。
羅紋燈:又稱柔光燈,其特點是光線柔和,漫射區(qū)域大。雖然電視節(jié)中稱為聚光燈,但與舞臺上的平凸聚光燈有所不同。羅紋燈的光區(qū)面積廣泛,無顯著光斑,適合需要大面積柔和照明的場合。
回頭燈:這種燈具亮度,適合在舞臺上表現(xiàn)激烈的光源和亮度。其特點是光束強烈,但需注意聚焦點,避免引起燃燒。此外,調光時可能出現(xiàn)黑心現(xiàn)象,可通過在燈前端加裝環(huán)狀擋板來改善。
成像燈:成像燈能將光斑切割成方、菱形、三角形等形狀,或投射所需的各種圖案和花紋。其光束角可調,滿足不同的造型需求。
筒燈:又稱PAR燈或光束燈,其特點是光束較固定,且光束角度和光斑大小均可調整。適合需要明亮而固定的光束的場合。
天排燈和地排燈:這兩款燈具都是大功率散光燈,分別用于從上向下和從下向上照耀天幕。它們提供均衡而明亮的光線,確保舞臺效果和諧統(tǒng)一。
散光條燈:長條形燈具,可分成多種色彩,適合大面積照明或色彩效果的需求。每格使用200W左右的燈泡,色彩均勻自相接,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視覺效果。
通常散光燈:如碘鎢燈和泛光燈,主要用于均勻照亮某一區(qū)域或布景。它們提供穩(wěn)定的照明,為其他燈具營造良好的照明環(huán)境。
請注意,以上介紹的燈具只是舞臺上的基本類型。根據(jù)不同的表演劇目和需求,可能還需要配備其他類型的燈具。例如,在歌舞晚會中,除了基本燈具外,還會使用筒燈、電腦燈、軟管燈等效果燈具,以及煙霧器、干冰機等特殊效果設備。
舞臺燈光的分類
舞臺燈光的分類多種多樣,主要依據(jù)光源和照明效果進行區(qū)分。不同的燈具類型,如聚光燈、羅紋燈、回頭燈等,都有其獨特的光源特性和應用場景。通過合理選擇和運用這些燈具,可以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舞臺效果。
舞臺燈光的分類
舞臺燈光涵蓋了多種類型,每種燈具都有其獨特的功能和照明效果。例如,面光從觀眾席頂部正面投向舞臺,為人物提供正面照明并鋪染整個舞臺;耳光則位于臺口外兩側,以斜向投射的方式輔助面光,增強人物和景物的立體感。柱光,又稱側光,從臺口內兩側投射,突出人物或景物的兩側面,進一步增強立體感和輪廓感。頂光則自舞臺上方投射,為舞臺提供普遍照明,增強照度,并用于定點照射景物和道具。
逆光是一種特殊的光源,從舞臺逆方向投射,能夠勾畫出人物和景物的輪廓,增強立體感和透明感。橋光位于舞臺兩側的天橋處,輔助柱光并增強立體感,同時用于其他光位不便投射的方位。腳光則從臺口前的臺板上投射,輔助面光照明并消除陰影。天地排光自天幕上方和下方投射,專注于天幕的照明和色彩變化。流動光位于舞臺兩側的流動燈架上,補充舞臺兩側光線或其他特定光線。而追光則用于跟蹤演員表演或突出某一特定光線,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舞臺燈光的分類
舞臺燈光涵蓋了眾多類型,每種燈具都有其獨特的功能和照明效果。例如,聚光燈作為舞臺照明上的重要燈種,以其照射光線集中、光斑輪廓清晰的特點,常用于面光、耳光、側光等光位,突出某一局部或放大光斑照明區(qū)域。柔光燈則提供柔和勻稱的光線,既突出某一部分又不產(chǎn)生生硬的光斑,適合近距離光位如柱光、流動光等?;毓鉄糇鳛橐环N反射式燈具,具有光質硬、照度高和射程遠的特性,是經(jīng)濟的強光燈。散光燈則光線漫散、均稱,投射面積大,常用于天幕照射或劇場主席臺的普遍照明。此外,還有造型燈、腳光燈、光柱燈以及投景幻燈和天幕效果燈等,各自發(fā)揮獨特的照明和裝飾作用。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電腦燈,更是憑借其智能控制和多樣的光色效果,成為舞臺上的亮點。而在所有燈具中,追光燈以其高亮度、清晰光斑和便捷的色彩變換功能,成為跟蹤演員表演或突出特定光線的得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