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適合的彈力柱規(guī)格,需要綜合考慮使用環(huán)境、警示需求、成本等多個因素,以下是具體的參考要點:
使用環(huán)境
室內(nèi)或室外:室內(nèi)如商場、倉庫等場所,空間相對封閉,行人與車輛速度較慢,通常選擇高度為 600 - 800mm,直徑 75 - 90mm 的彈力柱即可滿足警示需求,且不會顯得突兀。室外環(huán)境開闊,車輛行駛速度快,需要更醒目的警示,一般建議選擇 800 - 1000mm 高,90 - 100mm 直徑的彈力柱,如在高速公路施工區(qū)域,高大的彈力柱能在遠距離被清晰識別。
地面狀況:平整的地面適合各種規(guī)格的彈力柱,通過底部的鋼釘或螺絲能穩(wěn)定安裝。如果是不平整或松軟的地面,如沙地、泥地,建議選擇底部直徑較大(如 250 - 300mm)、重量較重的彈力柱,以增加穩(wěn)定性,防止傾倒。
警示需求
警示距離:如果需要在較遠距離就引起注意,如在城市主干道的急轉(zhuǎn)彎處,應選擇較高(800 - 1000mm)、直徑較大(90 - 100mm)的彈力柱,搭配高反光性能的材料,以便在遠距離就能被駕駛員清晰看到。對于僅需在近距離警示的場所,如小區(qū)內(nèi)的狹窄通道,600 - 800mm 高的彈力柱就能滿足要求。
警示強度:對于一些危險程度較高的區(qū)域,如高壓電箱周圍、化工原料儲存區(qū)等,需要更強烈的警示,可選擇高度較高、直徑較粗的彈力柱,并增加警示標識和反光條的數(shù)量及面積,以提高警示效果。而在普通的停車場或人行道口,一般的彈力柱規(guī)格就能滿足日常警示需求。
標志尺寸與形狀
三角形:用于警告標志,標準尺寸有△700mm、△900mm、△1100mm。
圓形:用于禁止和指示標志,標準尺寸有Ф600mm、800mm、1000mm。
方形:用于道路指示牌、部分警告、禁止和指示標志、旅游區(qū)標志、輔助標志、告示標志等,標準尺寸通常有 600×600mm、800×800mm、2400×1200mm、3000×2000mm、3500×2000mm、4000×2000mm、4000×2200mm、4000×2400mm、5000×2500mm 等。
防護樁是一種用于保護特定區(qū)域或物體的樁狀設施,通常具有以下特點和應用:
類型
混凝土防護樁:由混凝土澆筑而成,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耐久性,能承受較大的沖擊力,常用于道路、橋梁、建筑等工程的防護。
鋼質(zhì)防護樁:采用鋼材制作,如鋼管樁、工字鋼樁等,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變形能力,適用于一些對防護樁的抗彎、抗剪性能要求較高的場合,如港口、碼頭等。
塑料防護樁:一般由高強度塑料制成,具有重量輕、耐腐蝕、安裝方便等優(yōu)點,常用于一些對防護要求相對較低的場所,如小區(qū)、停車場等。
城市道路隔離:根據(jù)國家標準《城市道路交通設施設計規(guī)范》,交通道路上分隔欄桿在有行人穿行的斷口處應設置分隔柱,分隔柱間距宜為 1.3 米至 1.5 米。不過在實際應用中,部分城市會根據(jù)當?shù)亟煌顩r進行調(diào)整,如蚌埠市延安南路與興民路交叉口的隔離樁,用于分隔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車流,間距在 1.5 米至 1.6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