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的排列方法有二:一是一字葬;一是人字葬。一字葬即平面拉開,中間為家族之長即老大,左右分單雙依次為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等。晚輩則排在第二行,次第如行;人字葬是一種金字塔形排列,排正中為族長,余者左右排列如一字葬,晚輩亦是排在下一層,以輩份下推。
墳地設(shè)有四至,有一門。門的設(shè)置須由陰陽生擇定,兩側(cè)列有石柱。墳地中一般多植松柏等長青樹木,富有之家多在當(dāng)?shù)毓蛡蚴貕炄恕?
由于土葬在20世紀(jì)50年代后逐漸廢除,因此,舊天津一些繁縟的喪葬禮俗也逐漸趨于簡化。
換裝裹
茶房進(jìn)入死者家的件事是為死者“換裝裹”。即為死人換上壽衣。這時(shí),要先為死者用酒精或清水沐浴,擦拭身體,絞臉,梳頭(男性要剃頭,只剃前不剃后,俗稱“留后”),修正遺容,后換上壽衣。壽衣在檔次規(guī)格上懸殊極大。一般的是有棉襖棉褲1套,外套長袍1件。男戴風(fēng)帽或平頂瓜皮帽,女戴護(hù)白披肩的風(fēng)帽,俗稱“觀音斗”。布襪淺鞋(鞋底或繡或畫蓮花圖案)。另有黃色硬胎元寶型頭枕、腳枕各1個(gè)。不可少的為黃色褥單和白色蓋單,俗稱“鋪金蓋銀”。白布單又稱“蒙臉被”。稍好一些的壽衣是男裝可套馬褂,女裝可著明朝服飾,外罩對襟大領(lǐng)氅衣,“鋪金蓋銀”,外加天藍(lán)色或紅色繡游龍戲鳳或八仙及飾有海水江牙、紅日出水圖案的被褥,俗稱“海褥海被”。者,男裝袍外穿清裝官氅補(bǔ)褂,戴清裝官帽。女裝在裙氅外套霞帔,戴鳳冠。壽衣的高低規(guī)格還在于質(zhì)料做工??季空叨嘤蒙系染I綾,圖案多為“壽”、“卍”、“牡丹”、“仙鶴”、“龍鳳”等,并綴以珠寶,極盡豪華奢侈。凡外面套的袍、裙、霞帔、靴、鞋等壽衣都須到專門的壽衣店買現(xiàn)成的。而里面的衣服都是自家縫制。
有的人家極講究壽終正寢。凡正常死亡的老人,盡量避免在床上咽后一口氣。否則,會(huì)“背著炕走”,既對死者不利,也使生者不安。因此當(dāng)其生命垂危之際,家人就請茶房或兒女親自為其沐浴更衣,然后將其移到事先備好的“床板兒”上,在孝男孝女的守護(hù)下度過彌留的時(shí)刻,俗稱“到捯氣兒”。停尸期間忌貓,倘家中養(yǎng)貓,在此期間也需妥善管理,絕不可使之靠近死尸,以防“炸尸”。
搭靈棚
是在死者家庭院內(nèi),用木樁、葦席、杉篙等臨時(shí)搭制的棚子(若在屋內(nèi),則稱“靈堂”)。靈棚的樣式大同小異,亡男搭正八字形,前寬24尺,后寬8尺。頂棚一律高12尺,開天窗,兩邊擺屏風(fēng),上面畫“游龍戲鳳”、“八仙過?!?、“老叟戲頑童”等彩畫。此外,靈棚四周用黑、白布做的花球裝飾,兩側(cè)供掛挽聯(lián)。
靈棚由棚鋪派專人搭建,至死者下葬后方可拆除。靈棚搭好后,須舉行奠禮,由陰陽生唱禮(后改為茶房唱禮),吹鼓手奏樂,孝子們獻(xiàn)茶、酒、匣食“三獻(xiàn)”。?
搭靈棚,既有辦喪事的炫耀性,又能滿足家人對死者的悼念和孝道,還具有一定的實(shí)用性。因過去從人死到下葬,要?dú)v約一個(gè)多月時(shí)間。在以棺木為葬具的年代,若露天停厝棺木,特別是入殮以后,如果沒個(gè)遮蓋,不僅對死者大不敬,一旦遇有風(fēng)雨,也會(huì)造成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