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儀服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會提供遺體接送的服務,殯儀館有空調大巴上門接家屬逝者遺體和送逝者遺體去往目的的服務,其中還包括將死者的骨灰盒進行存放。 殯儀館負責對逝者的衣著進行整理,清潔逝者容貌,進行上妝進行防腐等。 殯儀館還提供骨灰盒、壽衣、花圈等喪葬用到的全套物品的售賣服務,消費者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選擇,殯儀館還有的會提供墓地,家屬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還有提供長期守墓人的服務,對墓地進行打掃。 殯儀館一般都會負責靈堂的搭建,會有服務人員引導逝者家屬放置逝者遺體,對靈堂現(xiàn)場進行布置,教導悼念禮儀,與逝者告別,殯儀館一般會對逝者贈送菊花,表示哀悼。 殯儀館會協(xié)助逝者家屬,對逝者辦理死亡證明,作為注銷戶口的依據(jù),殯儀館所提供的收費項目,會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相關標準,公布相關價格。 后殯儀館還會提供免費的火化鍋爐,對死者火化,裝殮骨灰。
相關國家規(guī)定如下:需要在車管所取得資質,詳情去當?shù)剀嚬芩M一步咨詢。根據(jù)《殯葬管理條例》第八條、第十三條款、第十六條規(guī)定。 第八條?建設殯儀館、火葬場,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qū)的市、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建設殯儀服務站、骨灰堂,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qū)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批。 建設公墓,經(jīng)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qū)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后,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利用外資建設殯葬設施,經(jīng)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后,報民政部門審批。 第十三條?遺體處理必須遵守下列規(guī)定:運輸遺體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確保衛(wèi)生,防止污染環(huán)境; 第十六條?火化機、運尸車、尸體冷藏柜等殯葬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技術標準。禁止制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 遺體運輸后要一次性,杜絕二次污染,傳染性遺體將不可運輸,以防止感染。請大家謹記。
骨灰盒不能見到陽光
在民間講究“出靈不見光”,在給逝者下葬的時候,不論是用土葬還是火葬的方式,都要注意用遮陽傘或者遮陽布來遮擋棺材和骨灰盒。
因為古人認為,如果讓逝者的遺體或者是骨灰見到光,就會令他們的魂魄受到傷害,一旦發(fā)生魂飛魄散的事情,就會影響投胎輪回。
還有說法認為,骨灰盒是陰氣很重的物品,而陽光屬陽氣重的,兩者相沖,因此要進行遮光處理。
當我們將親人的骨灰收集放好,再走去墓室這段時間,可以讓旁邊的人幫忙打一下雨傘。
或者也可以提前準備一塊布,有的地方用紅布,有的地方用黑布,將骨灰盒蓋起來。
安葬: 把同伴遺體或遺體轉化形式(骨灰) 安置在一定空間里面, 如墓地、大海、江河、樹下等。安葬, 包括火化。安葬的關鍵是“安”, 這個“安” 既是對死者的“安”, 也是對生者的“安”。不管采取哪種葬式, 都要避免草率行事。“安” 既是指安置的行為, 也是指安心的心態(tài)。安葬必須具有長期性。目前從事安葬的企業(yè)主要是公墓公司, 由于受制于國家關于土地使用權限的法律限制, 當代公墓還缺乏歐美公墓“永存” 的觀念。公墓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間。對于公墓建設要有明確的法律界定, 我們認為公墓不是一種過渡形式, 也許幾百年以后中國城市仍然會有公墓。公墓是殯葬行業(yè)的基本載體, 它的基本功能是安葬。在殯、葬、祭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中, 葬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公墓不僅是活著的人們滿足逝者“入土為安” 愿望的基本歸屬地, 也是人類生命盡頭的終歸宿。公墓的文化意義十分巨大, 它不僅是活著的人對于去世者寄托哀思、表達愿望、保護環(huán)境、教化風氣的客觀載體, 更是生者對逝者展示親情、弘揚孝道、寄托哀思的地方, 同時也是逝者展示其人生軌跡、啟迪后人或警示后人的一個窗口, 還是生者與逝者“對話” 的一個平臺。每一位逝者都是一部書, 而且這部書是逝者用生命書寫的。因而, 墓園對生者的教育、感召、警示和啟迪作用尤為突出。目前出現(xiàn)的種種諸如“公墓變公園”、建設“人文紀念公園” “景觀式的墓園” 等現(xiàn)象,都是公墓建設的創(chuàng)新行為, 它們不是否定公墓的存在, 而是充分挖掘公墓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是將公墓這個公共空間建設得更富有人文精神的一種行業(yè)創(chuàng)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