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鋼結構是大量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橋梁、電站、輸油輸水管道、油氣儲罐、大型生產裝置、船舶、海工結構、塔架及許多大型建筑物均大量采用鋼結構。雖然所用的碳鋼與一些低合金鋼具有很好的力學性能與合理的價格,但它們存在著嚴重的電化學腐蝕問題。由于具有用量大、壽命要求長的特點,所以需要的防腐手段也具有特殊性。在各種腐蝕控制方法中,主要選用不同表面處理與施加防腐涂層的方法來對大型鋼結構進行防護。到目前為止,應該說大多情況下防護效果還遠不理想,主要是存在由于化學與力學失效引起的覆蓋層壽命問題。因此開發(fā)高性能、長壽命、并在新形勢下滿足環(huán)保要求的表面改性a技術與防腐產品,是一項重要的任務。而解決這樣的問題,離不開高技術與新思路和采用。
防腐蝕原理:
腐蝕電池體系正在作用時,接入另一電極絲,該電極的電位較負,這個時候原腐蝕電池就與這個電極就組成了一個新的宏觀電。從電化學原理來說,負的電極就是這個新電池的陽極,所謂的陰極便是原腐蝕電池。從電解質向被保護體從陽極體提供一個陰極電流,這時被保護體就會進行陰極保護,就會完成陰極保護。伴隨著陽極材料不斷消耗不斷流出電流,這樣就有了犧牲陽極。
爐架、儲罐等鋼結構采用人工除銹結合機械打磨除銹的方式除去表面的銹層,清潔度要求達到《涂裝前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GB/T8923)規(guī)定的Sa3級;粗糙度要求達到《涂裝前鋼材表面粗糙度等級的評定(比較樣塊法)》(GB/T13288)規(guī)定的M級。對于不具備除銹的施工現場,表面處理采用鋼絲刷、鏟刀或粗砂紙打磨除銹,但清潔度一定要達到《涂裝前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GB/T8923)規(guī)定的St3級。表面除銹處理的順序一般為先內后外;先上后下。
鋼結構廣泛應用于橋梁、建筑、船舶、石油化工等領域。然而,由于大氣中的氧氣、水蒸氣以及其他有害物質的侵蝕,鋼結構的表面容易發(fā)生腐蝕生銹,這不僅會影響其美觀度,更會降低其承載能力和使用壽命。因此,對鋼結構進行防腐防銹處理成為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