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線束內的電線常用規(guī)格有標稱截面積0.5、0.75、1.0、1.5、2.0、2.5、4.0、6.0等平方毫米的電線(日系車中常用的標稱截面積為0.5、0.85、1.25、2.0、2.5、4.0、6.0等平方毫米),它們各自都有允許負載電流值,配用于不同功率用電設備的導線。以整車線束為例,0.5規(guī)格線適用于儀表燈、指示燈、門燈、頂燈等;0.75規(guī)格線適用于牌照燈,前后小燈、制動燈等;1.0規(guī)格線適用于轉向燈、霧燈等;1.5規(guī)格線適用于前大燈、喇叭等;主電源線例如發(fā)電機電樞線、搭鐵線等要求2.5至4平方毫米電線。這只是指一般汽車而言,關鍵要看負載的電流值,例如蓄電池的搭鐵線、正極電源線則是專門的汽車電線單獨使用,它們的線徑都比較大,起碼有十幾平方毫米以上,這些“巨無霸”電線就不會編入主線束內。
線束用機織線或塑料粘帶包裹,出于、加工和維修方便,機織線包裹已經淘汰,現在是用粘性塑料膠帶包裹。線束與線束之間、線束與電氣件之間的連接,采用聯插件或線耳。聯插件用塑料制成,分有插頭和插座。線束與線束之間用聯插件相接,線束與電氣件之間的連接用聯插件或線耳。
在汽車線束二維產品圖紙出來以后,要編排線束的生產工藝,工藝是服務于生產的兩者密不可分,因此筆者將汽車線束的生產和工藝二者結合起來一起分析。
線束生產的個工位是開線工藝。開線工藝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整個生產進度,一旦出現錯誤特別是開線尺寸偏短,會導致所有工位的返工,費時費力影響生產效率。所以在編制開線工藝是一定要根據圖紙的要求合理確定導線的開線尺寸,剝頭尺寸。
開線之后的第二個工位就是壓接工藝,根據圖紙要求的端子類型確定壓接參數,制作壓接操作說明書,對于有特殊要求的需要在工藝文件上注明并培訓操作工。比如:有的導線需要先穿過護套后才可壓接,它需要先預裝導線然后從預裝工位返回再壓接;還有刺破式壓接用到專用的壓接工具,這種壓接方式具有良好的電接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