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律師在辯護中不盡職、不盡責的情況,法學界通常將其視為“無效的辯護”。作為一種制度,無效辯護制度是美國所獨有的一種訴訟制度。根據這一制度,對于律師不盡職、不盡責并造成一定消極后果的辯護活動,上級法院可以將其宣告為“無效辯護”,并可以據此作出撤銷原判、發(fā)回重審的裁決。這樣,律師的無效辯護就與下級法院的程序錯誤一起,成為上級法院宣告下級法院的裁判無效的依據。不僅如此,根據美國憲法所確立的被告人“獲得律師幫助”的憲法權利,美國聯(lián)邦法院推導出被告人享有“獲得有效辯護”權利的內容。既然獲得有效辯護屬于一項憲法權利,那么,律師做出無效辯護的行為就屬于一種侵害被告人憲法權利的行為,上級法院就更應做出程序性制裁了。
刑事訴訟辯護人的條件是:
1、犯罪嫌疑人、被告托訴訟階段委托人:
(1)律師;
(2)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jiān)護人、親友。
2、案件在偵查階段的,犯罪嫌疑人只能委托律師作為辯護律師。
偵查階段的辯護意見
《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薄霸诎讣刹榻K結前,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偵查機關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并記錄在案。辯護律師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
《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為刑事辯護律師在偵查階段向偵查機關提出書面辯護意見提供了法律依據。盡管在偵查階段,律師接受當事人或者當事人家屬的委托時,對于當事人涉嫌犯罪的相關事實情況了解不多,對于偵查機關究竟掌握何種證據、已經查實何種事實更不了解。但《刑事訴訟法》賦予了辯護律師可以根據事實和法律給犯罪嫌疑人提供幫助,同時也賦予了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的權利。
因此,辯護律師就可以在接受委托之后,及時通過會見地向當事人(包括家屬、犯罪嫌疑人本人)了解可能與案件有關的詳細情況,通過合理有效地提問方式掌握偵查機關目前訊問犯罪嫌疑人時已經掌握的證據材料,了解“偵查人員如何訊問”、“犯罪嫌疑人如何回答”,可以預判當事人涉嫌犯罪的事實證據是否確實、是否達到符合檢察院必須予以批準逮捕的條件、是否可以移送審查起訴等。
在這個階段,律師應當根據接待洽談情況、犯罪嫌疑人的會見情況,及時向偵查機關提交一份書面的偵查階段的辯護意見(如果有必要,可以根據案件偵查進展提交補充辯護意見)。根據律師自己詢問犯罪嫌疑人了解到的初步情況,結合涉嫌犯罪的罪名及由偵查人員介紹的已經查實的簡單案情,向偵查機關提出本案是否構成犯罪、具有哪些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節(jié),對于已經由偵查機關執(zhí)行刑事拘留但沒有被批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辯護律師還需要增加是否可以取保候審或者沒有必要提請逮捕的相關意見。及時有效的書面辯護意見,可能將為犯罪嫌疑人爭取無罪、罪輕或者審前不予羈押帶來幫助。
審查起訴階段的辯護意見
《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聽取辯護人、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意見,并記錄在案。辯護人、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
《刑事訴訟法》在審查起訴階段的這個規(guī)定,對于律師向檢察院提出書面的辯護意見提供了法律依據,也為律師履行辯護職責指出了法律辯護職責。在這個階段,辯護律師的辯護意見著重以“是否超過追訴時效”、“是否實體不構成犯罪”、“是否具有其他關鍵證據錯漏”、“是否具有不充分、不正確的內容需要補充調查”、“共同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排序問題”、“是否存在減少罪名”等方面進行充分交流。因為這個階段,公安機關掌握的證據材料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證人等主觀的供述材料已經可以通過閱卷獲取,對于案件是否可能無罪、是否可能不起訴都能夠有一定的客觀了解。此時,能夠根據事實和法律規(guī)定,擬寫具有說服力的辯護意見,從而到達將辯護觀點在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起訴書中予以直接體現(xiàn),就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