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I)
銅(I)通常稱為亞銅,氯化亞銅(CuCl)、氧化亞銅(Cu2O)、硫化亞銅(Cu2S)都是常見的一價銅化合物。[Cu(NH3)2]2-是亞銅和氨的配離子,無色,易被氧化,在酸性溶液中自行歧化,生成Cu(II)和Cu。
銅(II)
銅(II)是銅常見的價態(tài),它可以和絕大部分常見的陰離子形成鹽,如眾所周知的硫酸銅,存在白色的無水物和藍色的五水合物。堿式碳酸銅,又稱銅綠,有好幾種組成形式。氯化銅和硝酸銅也是重要的銅鹽。
銅(II)可以形成一系列的配離子,如Cu(H2O)4(藍色)、CuCl4(黃綠)、Cu(NH3)4(深藍)等,它們的顏色也不盡相同。
電器和電子市場約占總數的28%。1997年,這兩個市場成為銅消耗的第二大終端用戶,擁有25%的市場份額。在許多電器產品(例如:電線、母線、變壓器繞組、重型馬達、電話線和電話電纜),銅的使用壽命都相當地長,只有經過20到50年以后,里面的銅才可以進行回收利用。
交通設備是銅的第三大市場,約占總數的13%,與二十世紀60年代基本相同。盡管交通的重要性沒有改變,但是銅的使用形式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年來,自動散熱器是這方面重要的終端用戶;然而,銅在自動電器和電子產品中的使用飛速增長,而在熱交換器市場中的使用則有所下降。小轎車的平均使用壽命是10-15年,幾乎所有的銅(包括散熱器和配線)都是在它的整體拆卸和回收前來進行回收的。
通過熔融冶煉和電解精火煉生產出陰極銅,也即電解銅,一般適于高品位的硫化銅礦?;鸱ㄒ睙捯话闶窍葘⒑~百分之幾或千分之幾的原礦石,通過選礦提高到20%~30%,作為銅精礦,在密閉鼓風爐、反射爐、電爐或閃速爐進行造锍熔煉,產出的熔锍(冰銅)接著送入轉爐進行吹煉成粗銅,再在另一種反射爐內經過氧化精煉脫雜,或鑄成陽極板進行電解,獲得品位高達99.9%的電解銅。該流程簡短、適應性強,銅的回收率可達95%,但因礦石中的硫在造锍和吹煉兩階段作為二氧化硫廢氣排出,不易回收,易造成污染。90年代出現(xiàn)如白銀法、諾蘭達法等熔池熔煉以及日本的三菱法等、火法冶煉逐漸向連續(xù)化、自動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