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網印刷的特點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絲網印刷可以使用多種類型的油墨。即:油性、水性、合成樹脂乳劑型、粉體等各類型的油墨。
②版面柔軟。絲網印刷版面柔軟且具有一定的彈性不僅適合于在紙張和布料等軟質物品上印刷,而且也適合于在硬質物品上印刷,例如:玻璃、陶瓷等。
③絲網印刷壓印力小。由于在印刷時所用的壓力小,所以也適于在易破碎購物體上印刷。
④墨層厚實,覆蓋力強。
⑤不受承印物表面形狀的限制及面積大小的限制。由前述可知,絲網印刷不僅可在平面上印刷,而且可在曲面或球面上印刷;它不僅適合在小物體上印刷,而且也適合在較大物體上印刷。這種印刷方式有著很大的靈活性和廣泛的適用性。
絲網印刷由五大要素構成,即絲網印版、刮印刮板、油墨、印刷臺以及承印物。絲網印刷基本原理是:利用絲網印版圖文部分網孔透油墨,非圖文部分網孔不透墨的基本原理進行印刷。印刷時在絲網印版一端上倒入油墨,用刮印刮板在絲網印版上的油墨部位施加一定壓力,同時朝絲網印版另一端移動。油墨在移動中被刮板從圖文部分的網孔中擠壓到承印物上。由于油墨的粘性作用而使印跡固著在一定范圍之內,印刷過程中刮板始終與絲網印版和承印物呈線接觸,接觸線隨刮板移動而移動,由于絲網印版與承印物之間保持一定的間隙,使得印刷時的絲網印版通過自身的張力而產生對刮板的反作用力,這個反作用力稱為回彈力。由于回彈力的作用,使絲網印版與承印物只呈移動式線接觸,而絲網印版其它部分與承印物為脫離狀態(tài)。使油墨與絲網發(fā)生斷裂運動,保證了印刷尺寸精度和避免蹭臟承印物。當刮板刮過整個版面后抬起,同時絲網印版也抬起,并將油墨輕刮回初始位置。至此為一個印刷行程。
絲網印刷術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
絲網印刷早起源于中國,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早在我國古代的秦漢時期就出現(xiàn)了夾頡印花方法。到東漢時期夾頡蠟染方法已經普遍流行,而 且印制產品的水平也有提高。至隋代大業(yè)年間,人們開始用繃有絹網的框子進行印花,使夾頡印花工藝發(fā)展為絲網印花。據(jù)史書記載,唐朝時宮廷里穿著的精美服飾 就有用這種方法印制的。到了宋代絲網印刷又有了發(fā)展,并改進了原來使用的油性涂料,開始在染料里加入淀粉類的膠粉,使其成為漿料進行絲網印刷,使絲網印刷 產品的色彩更加絢麗。 絲網印刷術是中國的一大發(fā)明。美國《絲網印刷》雜志對中國絲網印刷技術有過這樣的評述:"有證據(jù)證明中國人在兩千年以前就使用馬鬃和模板。明朝 初期的服裝證明了他們的競爭精神和加工技術?quot;絲網印刷術的發(fā)明,促進了世界人類物質文明的發(fā)展。在兩千年后的今天,絲網印刷技術不斷發(fā)展完善, 現(xiàn)已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絲網印刷比傳統(tǒng)印刷技術更通用。與蝕刻或光刻不同,表面不必在壓力下印刷,也不必是平面的。不同的墨水可用于多種材料,例如紡織品、陶瓷、木材、紙張、玻璃、金屬和塑料。因此,絲網印刷被用于許多不同的行業(yè),包括:
氣球
衣服
貼花
醫(yī)療設備
印刷電子,包括電路板印刷
產品標簽
標志和顯示
滑雪板圖形
紡織面料
厚膜技術
彈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