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清洗抽油煙機時,都習慣拆卸清洗,這樣既浪費時間,又容易損壞機件。現介紹一種無須拆解機器,而又十分省時省力的清洗方法。
1.取一個塑料瓶(能夠用手捏扁的各種飲料瓶都可以),用縫衣針在蓋上戳10余個小孔,然后,裝入適量的清潔精,再加滿溫熱水搖動均勻。
2.啟動抽油煙機,用盛滿清潔精的塑料瓶朝待洗部位噴射清洗液,此時可見油污及臟水一道流入儲油斗中,隨滿隨倒。
3.瓶內的清洗液用完之后,繼續(xù)配制,重復清洗。直至流出的臟水變清為止,視積垢程度,一般清洗3遍就可沖洗干凈。
4.如扇葉外裝有網罩,宜先將網罩拿下以加強洗滌效果。
5.用抹布揩凈吸氣口周圍、機殼表面及燈罩等處。
抽油煙機使用后應將油盆清理干凈,可將包甜橙用的塑料袋放入油盒內,貼緊盒壁即可。待盒中油滿后取下盛滿油的袋子,再換上新袋。這樣既可解決油企不凈的煩惱,又利用了廢塑料袋,節(jié)省了時間。
抽油煙機油盒里的油可利用。門窗都用鐵制合頁連接,經常開閉磨損很厲害,可用小木棍將廢油點在合頁軸上,既延長合頁的壽命,又降低了噪聲。
我們平時炒菜散發(fā)出的油煙是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溫條件下,產生的大量熱氧化分解產物。烹調時,油脂受熱,當溫度達到食用油的發(fā)煙點170℃時,出現初期分解的藍煙霧,隨著溫度繼續(xù)升高,分解速度加快,當溫度達250℃時,出現大量油煙,并伴有刺鼻的氣味,油煙粒度在0.01微米-0.3微米。
炒菜溫度在200-300℃之間產生的油煙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包括丙烯醛、苯、甲醛、巴豆醛等,均為有毒物質和致癌嫌疑物質。國內外研究均已經確認,油煙是肺癌的風險因素。在華人烹調圈中,無論是內地、臺灣、香港還是新加坡的研究,都驗證了油煙與烹調者健康損害之間的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