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地說是漢至魏晉時期的官印的統(tǒng)稱。印文與秦篆相比,更為整齊,結(jié)體平直方正,風格雄渾典重。西漢末手工業(yè)甚為發(fā)達,所以新莽時代,(“新”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為精美生動,漢代的印章藝術(shù)登峰造極,因而成為后世篆刻家學(xué)習的典范。兩漢官印以白文為多,皆為鑄造。只有少數(shù)軍中急用和給兄弟民族的官印鑿而不鑄,這在后面還要介紹。
制作手法
圓雕又稱立體雕,是藝術(shù)在雕件上的整體表現(xiàn),觀賞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各個側(cè)面。它要求雕刻者從前、后、左、右、上、中、下進行雕刻。由于圓雕作品極富立體感,生動、逼真、傳神,所以圓雕對石材的選擇要求比較嚴格,從長寬到厚薄都必須具備與實物相適當?shù)谋壤?,然后雕師們才按比例“打坯”?
制作程序
“打坯”是圓雕中的道程序,也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大型的圓雕作品,還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竺修訂完“泥稿”后,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按蚺鳌钡哪康氖谴_保雕品的各個部件能符合嚴格的比例要求,然后再動刀雕刻出生動傳神的作品。
圓雕一般從前方位“開雕”,同時要求特別注意作品的各個角度和方位的統(tǒng)一、和諧與融合,只有這樣,圓雕作品才經(jīng)得起觀賞者的“透視”。
銅印的印面,也可見到極少數(shù)的棱形和圓形銅印,印紐的形狀變化較多,有瓦紐,兔紐,獸紐,柄紐,片紐等等。古代銅印從印文內(nèi)容上又可分為官印,人名印,閑章,吉祥語,圖案印,齋室印,
收藏印,在古代遺留下的書畫作品或其他文史資料中,人們可以常常可以看到這類印文。
原子印與滲透印的區(qū)別:有些人往往把滲透印當作原子印,有時美其名曰:“加油原子印。”其實,真正的原子印是不可以加油的,因為它的章體本身就是由液狀的原子印油經(jīng)過高溫高壓,再驟降溫凝固而成固體狀的印章實體。原子印的制作工藝比滲透印要復(fù)雜很多,其印制出來的圖案和字跡非常清楚,色澤鮮艷,出墨均勻,且不易掉色;而滲透印的制作則要相對簡單的多,印跡的線條沒有原子印的精細,蓋在光滑紙面上的印跡容易擦掉,但滲透印的價格則相對原子印而言,要優(yōu)惠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