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護三級實驗室,簡稱P3實驗室,P代表Physical containment。整個實驗室完全密封,室內處于負壓狀態(tài),從而使實驗室內部的氣體不會泄漏到外面而造成污染。
實驗室生物防護實驗室是指實驗室的結構和設施、操作規(guī)程、設備能夠確保工作人員在處理含有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時,不受實驗對象侵染,周圍環(huán)境不受污染。根據(jù)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不同,分為四級,一級,四級。
通風空調
必須安裝獨立的通風空調系統(tǒng)以控制實驗室氣流方向和壓強梯度。該系統(tǒng)必須確保實驗室使用時,室內空氣除通過排風管道經過濾排出外,不得從實驗室的其他部位或縫隙排向室外;同時確保實驗室內的氣流由“清潔”區(qū)域流向“污染”區(qū)域。進風口和排風口的布局應使實驗區(qū)內的死空間降低到小程度。
標準微生物操作:
1.在進行有關培養(yǎng)物及樣品實驗時,未經實驗室主任同意,限制或禁止進入實驗室。
2.進行活體處理后,實驗人員要洗手;離開實驗室前脫手套。
3.不許在工作區(qū)域飲食、吸煙、清洗隱型眼鏡和化妝。不允許在工作區(qū)存放食物和日常生活用品。在實驗室中,戴隱型眼鏡的人,也需戴口罩或面罩。食物應存放在工作區(qū)域以外專用櫥柜或冰箱中。
實驗室設施(第二道屏障)1、遏制病源的設施應該有帶鎖的門(見42CFR 72.6)(另發(fā))。
2.新建實驗室選址要遠離公共場所。
3.每個實驗室有一個洗手池。
4.實驗室設計要便于清洗,實驗室內不適宜用地毯。
5.實驗臺表面應能防水、耐熱、耐有機溶劑、耐酸堿和耐用于工作臺面及設施的其他化學物質。
6.實驗室的操作臺應能承受預期的重量并符合使用要求。實驗臺、柜以及設備之間的空間應便于打掃。實驗室使用的椅子及其它器具,應覆蓋易于清洗的非織物。
7.安裝生物柜時,要考慮到房間的通風和排風,不會導致生物柜超出正常參數(shù)運行。生物柜應遠離門、遠離能打開的窗,遠離行走區(qū),遠離其他可能引起風壓混亂的設備,保證生物柜氣流參數(shù)在有效范圍內。
8.應有眼睛沖洗裝置。
9.光線適宜于開展所有的工作,避免反光和閃光,以免妨礙視覺。
10.沒有特別的通風要求。添置新設備時,應考慮機械通風系統(tǒng)輸送的氣流不會造成實驗室外部空氣的循環(huán)。如果實驗室有對著外面的窗子,應裝防止蒼蠅的窗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