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樹喜光、耐寒,對土壤適應性強,耐干旱瘠薄,耐水濕,耐鹽堿。根系發(fā)達,萌蘗性強,四年內可萌發(fā)30~50萌蘗株。淺根性,生長快,壽命短。分布在中國的東北南部,華北、西北北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qū)(主要城市:沈陽、葫蘆島、大連、丹東、鞍山、遼陽、錦州、營口、盤錦、北京、天津、太原、臨汾、長治、石家莊、秦皇島、保定、唐山、邯鄲、邢臺、承德、濟南、德州、延安、寶雞、天水)溫帶草原區(qū)(主要城市:蘭州、平涼、阿勒泰、海拉爾、滿洲里、齊齊哈爾、阜新、丹東、大慶、西寧、銀川、通遼、榆林、呼和浩特、包頭、張家口、集寧、赤峰、大同、錫蘭浩特)。
由于光合有效輻射降低,火炬樹克隆分株與火炬樹單優(yōu)群落內荊條競爭極為有限的光合有效輻射,群落外緣本土灌木種荊條的凈光合峰值為9.183μmol·m-2·s-1,群落內荊條的凈光合速率僅為1.396μmol·m-2·s-1、同時荊條凈光合速率峰值還低于火炬樹克隆分株.
需要注意的是:連根挖除對火炬樹根萌蘗刺激更大,其萌發(fā)新幼苗數(shù)顯著大于砍除地上部分的處理措施。結合防除效果和防除成本考慮,41%農達藥劑濃度達0.3mL·m-2(4)時,其防除效果達99%,值得在生產中應用推廣。 [5]
對于已引種的火炬樹,一定要密切關注其擴散、蔓延態(tài)勢,必要時采取人為控制方法.如:火炬樹根系較淺,其根系主要分布在20cm以上的土層,可通過挖隔離溝的方法,將其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若欲消除火炬樹,則可采取水淹的方法.
火炬樹根部萌芽能力強,自然繁殖能力快,造林成活率高,在人為破壞及森林火災后仍能以頑強的生命力而重獲新生。同時具有的耐寒、耐旱和耐鹽堿能力,對周圍環(huán)境具有極強的適應性,是一種良好的護坡、防火、固堤及封灘、固沙保土的先鋒造林樹種。
由于火炬樹用途多,適應性廣,并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早為各國引種栽培,廣泛應用于人工林營建、退化土地恢復和景觀建設。主要用于荒山綠化兼作鹽堿荒地風景林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