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蟲夏草,中藥名。為麥角菌科植物冬蟲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的尸體的復合體。具有益肺,止血化痰功效。主治陽痿遺精、腰膝酸痛、久咳虛喘、勞嗽痰血。
2018年5月30日報道,原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CFDA)重申“冬蟲夏草不屬于保健品”。
相關配伍
1、治腎陽不足,精血虧虛之陽痿遺精、腰膝酸痛可單用浸酒服,或與淫羊藿、杜仲、巴戟天等補陽藥配成復方用。
2、治勞嗽痰血多用??蓡斡茫蚺c沙參、川貝母、阿膠、生地、麥冬等同用。若肺腎兩虛,攝納無權,氣虛作喘者,可與人參、黃芪、胡桃肉等同用。
3、治病后體虛不復或自汗畏寒,可以本品與雞、鴨、豬肉等燉服,有固本,補肺益衛(wèi)之功。
性狀
本品由蟲體與從蟲頭部長出的子座相連而成。蟲體形如蠶,長3—5cm,直徑0.3~0.8 cm。表面深黃色至黃棕色,有環(huán)紋20~30個,近頭部的環(huán)紋較細;頭部紅棕色;足8對,中部4對較明顯;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黃白色。子座細長圓柱形,長4~ 7 cm,直徑約0.3 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細縱皺紋,上部稍膨大;質柔韌,斷面類白色。氣微腥,味微苦。 以完整、蟲體肥大、外色黃亮、內色黃白、子座短者為佳 [1] 。
現(xiàn)如今發(fā)現(xiàn)的早記錄有冬蟲夏草的典籍是1694年汪昂撰寫的《本草備要》,書中是這樣記錄冬蟲夏草的:“冬蟲夏草,甘平,保肺益腎,止血化痰,止勞咳。四川嘉定府所產者佳。冬在土中,形如老蠶,有毛能動,至夏則毛出土上,連身俱化為草。若不取,至冬復化為蟲”可以說形容得相當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