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雕主要流派有 :1、北京磚雕;2、天津磚雕;3、山西磚雕;4、徽州磚雕;5、蘇派磚雕(蘇州磚雕);6、廣東磚雕;7、臨夏磚雕(河州磚雕)8、陜西磚雕 9、其他地區(qū)的磚雕
臨夏磚雕從制作工藝上講,有捏活和刻活之分。所謂捏活,先是把精心調(diào)和、配制而成的粘土泥巴,用手和模具捏成各種造型,而后入窯焙燒而成。這種作品大多獨立成形,如龍、鳳、麒麟等,多用于屋脊之上,俗稱“脊獸”。所謂刻活,即在精選燒好的青磚上用刻刀刻制成各種圖案,其工藝要比捏活復(fù)雜得多,一個圖案往往由十幾塊甚至幾十塊青磚拼接在一起,刻雕在土窯綿磚上用刀雕刻,建筑物中的墻飾、臺階等多用此法??痰竦墓に嚢ù蚰?、構(gòu)圖、雕刻、細磨、過水、編號、拼接安裝、修飾等八道程序,制作工具有折尺、鋸子、刨子、鏟、鏨、刻刀等,其中鏟、鏨和刻刀又隨工藝要求分輕重、大小、長短、刃口寬窄薄厚數(shù)種。
清徐磚雕歷史悠久,載負著各個時代不同的文化傳承,也留下了不同的時代烙印。在清徐境內(nèi)都溝新石器遺址、馬峪谷文化遺址中,相繼出土了大量灰陶、黑陶和彩陶。經(jīng)專家鑒定,這些陶器概屬仰韶文化,說明早在夏商之前,清徐先民已經(jīng)掌握制陶燒磚技藝。
磚雕在民居中的大量運用又與晉商的崛起密切相關(guān)。經(jīng)濟富裕后的晉商競相顯貴夸富,興起講究建房規(guī)模和雕刻裝飾,使得原來只用在宮廷、廟宇等建筑之上的磚雕進入民居。磚雕裝飾大都采用民間喜聞樂見的形式,用借代、隱喻、比擬、諧音等手法傳達吉祥寓意,表達人們對生命價值的關(guān)注、對家族興旺的企盼、對富裕美滿生活的向往、對自身社會地位的追求。民間工匠將這種具有豐富文化內(nèi)涵與寓意深刻的美好祝愿賦予了豐富的想象力,將其繪出圖案來,然后再按照圖案與工藝程序進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