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雕指在青磚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圖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制作工藝與核心點是在于用金磚等級的成品青磚進行表面深度雕刻,這是我國幾百年來傳統(tǒng)意義上真正的磚雕,傳統(tǒng)磚雕精致細膩、氣韻生動、極富書卷氣等特點。
磚雕通常保留磚的本色,不另行染色,但也有少量磚雕彩繪處理。因此雕花匠需要刻出多個層面,利用光照產生的陰影加強藝術效果。明清是磚雕發(fā)展的高峰,匠師可以在厚度不及寸的方磚上可以透雕9個層面。而青磚以外的磚材由于材質關系,所雕出的層面不及青磚多。
蘇派 [4] 磚雕蘇派磚雕是南方地區(qū)磚雕藝術典型代表之一,明代較典型、樸素,清朝特別是康熙、乾隆以后有很大發(fā)展和提高,形成了自己精細典雅的裝飾風格,被譽為“南方之秀”。值得一提的是蘇州的磚雕門樓字碑大都是名人題字,精美的書法和典雅的磚雕往往相得益彰,使蘇州磚雕更添了幾分濃厚書卷氣。蘇州曾經擁有二百余明清時代的磚雕門樓,可惜大部分都被湮滅。隨著現(xiàn)代人們的審美情趣對古老藝術的回歸,門樓磚雕重又為人們所鐘愛,許多現(xiàn)代建筑和居民宅第也喜歡飾以門樓嵌以磚雕。
磚雕在民居中的大量運用又與晉商的崛起密切相關。經濟富裕后的晉商競相顯貴夸富,興起講究建房規(guī)模和雕刻裝飾,使得原來只用在宮廷、廟宇等建筑之上的磚雕進入民居。磚雕裝飾大都采用民間喜聞樂見的形式,用借代、隱喻、比擬、諧音等手法傳達吉祥寓意,表達人們對生命價值的關注、對家族興旺的企盼、對富裕美滿生活的向往、對自身社會地位的追求。民間工匠將這種具有豐富文化內涵與寓意深刻的美好祝愿賦予了豐富的想象力,將其繪出圖案來,然后再按照圖案與工藝程序進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