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作業(yè),使用潛水員或水下作業(yè)機械等在水下進行各種工作的統(tǒng)稱。包括:水下探摸、水下勘查、水下電焊、水下切割、水下爆破、水下電視攝像、水下攝影、浮筒作業(yè)等。用于援潛救生、沉船打撈、水下工程建設、科學試驗以及水底資源開發(fā)等。
筑堰抽水打撈法,是在沉船周圍筑圍堰抽干水,封補破洞后再放水浮船.1956年在中山縣打撈“武鳳號”軍艦時曾采用此法.斷船整撈法,可以把尚未完全斷裂為二的沉船整艘起浮,減少了大量的水下電割等工作量,且節(jié)省工程時間和費用.1975年打撈日本冷藏船,1958年打撈日本小油輪等均采用此法.1975年救助泰國“東方三號”時還采用過筑假雙重底打撈法.
浮箱打撈法:水下打撈潛水員將若干個浮筒安裝在水下沉船兩側(cè),水下打撈安裝時如有需要可動用水下切割開孔增加受力點;給浮箱充氣,借浮力將沉船浮出水面,抽出沉船艙的積水后沉船即自浮,浮箱打撈法浮力較大,可靠,施工方便。
《打撈沉船管理辦法》是在1957年制定的,其出發(fā)點是基于對沉船沉物的再利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沉船沉物打撈清除的目的更多地注重于水上航行和水域環(huán)境保護,該辦法中存在的問題日益顯現(xiàn)出來,主要包括:沉船沉物與打撈清除的定義、打撈清除的責任人、強制打撈清除的條件、強制打撈清除費用的性質(zhì)和實現(xiàn)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