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雕大多作為建筑構件或大門、照壁、墻面的裝飾。由于青磚在選料、成型、燒成等工序上,質量要求較嚴,所以堅實而細膩,適宜雕刻。在藝術上,磚雕遠近均可觀賞,具有完整的效果。在題材上,磚雕以龍鳳呈祥、和合二仙、劉海戲金蟾、三陽開泰、郭子儀作壽、麒麟送子、獅子滾繡球、松柏、蘭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鯉魚、福祿壽禧文字等寓意吉祥和人們所喜聞樂見的內容為主。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陰刻(刻劃輪廓,如同繪畫中的勾勒)、壓地隱起的淺浮雕、深浮雕、圓雕、鏤雕、減地平雕(陰線刻劃形象輪廓,并在形象輪廓以外的空地鑿低鏟平)等(見雕塑工藝品)。民間磚雕從實用和觀賞的角度出發(fā),形象簡練,風格渾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纖細,以保持建筑構件的堅固,能經受日曬和雨淋。
仿古磚屬于普通瓷磚,與瓷片基本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在燒制過程中,仿古磚仿造以往的樣式做舊,實質上是上釉的瓷質磚,用帶著古典的獨特韻味吸引著人們的目光,為體現歲月的滄桑、歷史的厚重,仿古磚通過樣式、顏色、圖案,營造出懷舊的氛圍。仿古磚是從彩釉磚演化而來,與瓷片基本是相同的,所謂仿古,指的是磚的效果,應該叫仿古效果的瓷磚,仿古磚并不難清潔。
仿古磚,是釉面瓷磚的一種,胚體為炻瓷質(吸水率3%左右)或炻質(吸水率8%左右),用于建筑墻地面,由于花色有紋理,類似石材貼面用久后的效果,行業(yè)內一般簡稱為仿古磚。
仿古磚不是我國建陶業(yè)的產品,是從國外引進的。仿古磚是從彩釉磚演化而來,實質上是上釉的瓷質磚。與普通的釉面磚相比,其差別主要表現在釉料的色彩上面。
磚雕產品中國磚雕是由東周瓦當、秦磚、空心磚和漢代畫像磚發(fā)展而來的。漢代畫像磚是墓室預制構件的大型空心磚,它是在濕的泥坯上用印模捺印各種圖像。北宋時形成磚雕,成為墓室壁面的裝飾品。在河南、山西、甘肅等地發(fā)掘的北宋墓室,三面墻壁均以磚雕貼砌而成。墓室內的磚雕數量、質量以及所選用的題材,都取決于墓室主人的社會地位。常見的題材有墓室主人夫婦對坐、男仆托盤、侍女執(zhí)壺等,再現了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金代,墓室磚雕的內容更加豐富,技藝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