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雕也稱“磚刻”、“磚畫”,是在特制的質地細膩的土磚上雕刻物象或花紋的民間雕刻藝術,主要用于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壁面裝飾。嘉興磚雕又可分為嘉善西塘磚雕和桐鄉(xiāng)高橋磚雕。
磚雕通常保留磚的本色,不另行染色,但也有少量磚雕彩繪處理。因此雕花匠需要刻出多個層面,利用光照產(chǎn)生的陰影加強藝術效果。明清是磚雕發(fā)展的高峰,匠師可以在厚度不及寸的方磚上可以透雕9個層面。而青磚以外的磚材由于材質關系,所雕出的層面不及青磚多。
仿古磚屬于普通瓷磚,與瓷片基本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在燒制過程中,仿古磚仿造以往的樣式做舊,實質上是上釉的瓷質磚,用帶著古典的獨特韻味吸引著人們的目光,為體現(xiàn)歲月的滄桑、歷史的厚重,仿古磚通過樣式、顏色、圖案,營造出懷舊的氛圍。仿古磚是從彩釉磚演化而來,與瓷片基本是相同的,所謂仿古,指的是磚的效果,應該叫仿古效果的瓷磚,仿古磚并不難清潔。
磚雕產(chǎn)品中國磚雕是由東周瓦當、秦磚、空心磚和漢代畫像磚發(fā)展而來的。漢代畫像磚是墓室預制構件的大型空心磚,它是在濕的泥坯上用印模捺印各種圖像。北宋時形成磚雕,成為墓室壁面的裝飾品。在河南、山西、甘肅等地發(fā)掘的北宋墓室,三面墻壁均以磚雕貼砌而成。墓室內的磚雕數(shù)量、質量以及所選用的題材,都取決于墓室主人的社會地位。常見的題材有墓室主人夫婦對坐、男仆托盤、侍女執(zhí)壺等,再現(xiàn)了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金代,墓室磚雕的內容更加豐富,技藝也有所提高。